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什麼樣的情況,能在窄小的房間

感受大地的寬廣、天空的遼闊

歷史時間亙古更迭?

這就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

尤其是文學。

只有閱讀的內容、設定,

能讓人暫時跳脫現實的重複與煩悶

某方面來說也是殺時間的好辦法啦XD

由書中的世界關、思想來帶領自己

想都沒想過的事情、經歷和體驗

這次要跟大家推薦我愛不釋手的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內容我就不大說了,相信書衣目錄的

介紹就能讓大家知道這是不是自己

的天菜囉!

另外附上金石堂的折價卷

供諸君使用囉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本週熱銷商品:





微光北極星







最美遇見你(全)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相關影片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我感覺宋詞,有時像鄧麗君,有時像江蕙......

      宋詞,就像在庭院裡,在酒樓上,看花落去,看燕歸來,

      安靜地跟歲月對話。



      ★作家、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凌性傑──專文導讀,宋詞就在生活中

      ★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雲門舞集音樂顧問梁春美配樂監製

      ★《說文學之美:品味唐詩》同步上市中



      詞,有如宋朝的「流行歌」,把深刻的感情,化為了歌吟......

      聽蔣勳深入宋代詞家的生命感覺之中,九堂和宋代詞家心靈連線的國文課,

      不論13歲或93歲,都可以找到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詞有一種內收的形式出來,『內收』是因為感覺到向外的征服完成了之後,沒有辦法解決心中本質的生命的落寞,它更傾向於哲學性或者宗教性的內省。而生命裡面的喜悅和感傷都在一起的時候,可能它會形成另外一個超越感傷和喜悅的心境,我覺得這種心境比較接近宋詞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蔣勳



      蔣勳依循詞文學的發展歷程,以美學品味為核心,介紹李煜、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脩、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等詞人的生命及其作品,仔細說解文學與音樂的關連,亦融合古代書畫、西方文學名著等,將詞、書、畫講得清透,讓不同藝術型態交相映輝。蔣勳以他溫柔的心,相應那些千錘百鍊的詞作,分享了生命的美與遠濶。



      每闕詞都是一次自我的追尋,是靈魂發出的吶喊,也是社會映出的省思。《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不僅深刻地品味了宋詞的情癡愛恨,更拉我們收回,內轉為個人的內省,在百轉千迴的人生旅程中,尋得一片心靈的寧靜與自在。



      ※聲音的劇場:《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在一晌貪歡的南朝,不知道還能不能忘去在人世間久客的肉身......

      隨書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蔣勳深情朗讀,「雲門舞集」音樂顧問梁春美統籌製作,和你一起如蜂採蜜地感覺宋詞。



      蔣勳朗讀李煜〈虞美人〉試聽連結:picosong.com/G6Tr/



      曲目

      1.李煜詞選:〈破陣子〉、〈相見歡〉、〈虞美人〉......

      2.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脩詞選:〈蘇幕遮〉、〈浣溪紗〉、〈臨江仙〉、〈蝶戀花〉

      3.柳永詞選:〈雨霖鈴〉

      4.蘇軾詞選:〈江城子〉、〈蝶戀花?春景〉、〈念奴嬌〉......

      5.李清照詞選:〈聲聲慢〉

      6.辛棄疾詞選:〈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青玉案?元夕〉















        名人推薦



        「蔣勳老師信手拈來,將詞論與書論、畫論講得清透明白,讓不同的藝術型態相互輝映。」--凌性傑



















      • 作者介紹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



        多年來以文、以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寫作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著有散文《池上日記》《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肉身供養》《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微塵眾》《少年台灣》等;藝術論述《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有聲書《孤獨六講有聲書》;畫冊《池上印象》等。



        蔣勳Facebook:www.facebook.com/chiangxun1947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目錄導覽說明





      • 自序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蔣勳

        唐代寫不出的句子,在北宋的歌聲裡唱了出來。他們惦記著「衣上酒痕」惦記著「詩裡字」,都不是大事,無關家國,是他們小小的哀樂記憶。



        導讀人生自是有情癡--慢讀《感覺宋詞》凌性傑

        讀宋詞需要敏銳的知覺,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宋詞中,不乏世俗生活的繁華靡麗,亦有文人雅士的心靈寄託。



        第一講李煜

        李煜的前半生醉生夢死,後半生深受亡國之痛。他的詞,書寫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在寫生命從繁華到幻滅的狀態。



        第二講從五代詞到宋詞

        詞是在宋代文化的基礎上,將漢語格律的美做了一次最大的集合。它很大的特徵是不再敍事了,它把情感直接抓出來變成了畫面。



        第三講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脩

        我們看到了知識分子做為一個社會人和回來做自己的雙重性,看到他們從政治、社會退回到自我的世界裡,完成對於自我的尋找。



        第四講柳永

        他有一點耽溺在多情裡,覺得多情是自己生命的美好形式,同時也是對方生命的美好形式。他一直在流浪當中,一直在尋找生命中的知己。



        第五講蘇軾

        他可豪邁也可深情,可喜氣也可憂傷。他的深情與豁達剛好是一體兩面,他有〈江城子〉那樣的深情,同時又有〈蝶戀花〉這樣的豁達。



        第六講從北宋詞到南宋詞

        這是一個具備美學品質的朝代,不那麼強調戰爭,而是積極建立文化。因此,宋詞有一種很奇特的對於生活的享受或者是欣賞的品味。



        第七講秦觀、周邦彥

        秦觀的詞,有一點沉湎、耽溺,有很多無來由的幽怨,屬於頹廢美學的範疇;周邦彥的東西似乎予人某一種不滿足感,有點拼湊,好像只能從音樂性去解釋這些句子的存在性。



        第八講李清照

        她的詞很直接地表現女性的柔軟、委婉和某種特殊的情思,她把很多細膩的東西一層一層地牽出來,帶出一種美學系統。



        第九講辛棄疾、姜夔

        辛棄疾的詞有悲壯,似乎是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去完成自己的文學,然後形成一種豪邁的氣韻;姜夔的文字則雕琢得像珠玉一樣細膩,追求一種感覺上極度細膩的經驗。



















      自序



      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蔣勳

      momo購物網折價券

      我喜歡詩,喜歡讀詩、寫詩。



      少年的時候,有詩句陪伴,好像可以一個人躲起來,在河邊、堤防上、樹林裡、一個小角落,不理會外面世界轟轟烈烈發生什麽事。少年的時候,也可以背包裡帶一冊詩,或者,即使沒有詩集,就是一本手抄筆記,有腦子裡可以背誦記憶的一些詩句,也足夠用,可以一路唸著,唱著,一個人獨自行走去了天涯海角。



      有詩就夠了--年輕的時候常常這麼想。



      有詩就夠了--行囊裡有詩、口中有詩、心裡面有詩,彷彿就可以四處流浪,跟自己說:「今宵酒醒何處--」,很狂放,也很寂寞。



      少年的時候,相信可以在世界各處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來,大夢醒來,或是大哭醒來,滿天都是繁星,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詩人一樣,醒來時隨口唸了一句:今宵酒醒何處--



      無論大夢或大哭,彷彿只要還能在詩句裡醒來,生命就有了意義。很奇怪的想法,但是想法不奇怪,很難喜歡詩。



      在為鄙俗的事吵架的時候,大概是離詩最遠的時候。



      少年時候,有過一些一起讀詩寫詩的朋友。現在也還記得名字,也還記得那些青澀的面容,笑得很靦腆,讀自己的詩或讀別人的詩,都有一點悸動,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日久想起那些青澀靦腆的聲音,後來都星散各地,也都無音訊,心裡有惆悵唏噓,不知道他們流浪途中,是否還會在大夢或大哭中醒來,還會又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說:今宵酒醒何處--



      走到天涯海角,離得很遠,還記得彼此,或者對面相逢,近在咫尺,都走了樣,已經不認識彼此,是兩種生命不同的難堪嗎?



      「縱使相逢應不識--」讀蘇軾這一句,我總覺得心中悲哀。不是容貌改變了,認不出來,或者,不再相認,因為歲月磨損,沒有了詩,相逢或許也只是難堪了。



      曾經害怕過,老去衰頹,聲音瘖啞,失去了可以讀詩寫詩的靦腆佯狂。



      前幾年路上偶遇大學詩社的朋友,很緊張,還會怯怯地低聲問一句:還寫詩嗎?



      這幾年連「怯怯地」也沒有了,彷彿開始知道,問這句話,對自己或對方,多只是無謂的傷害。



      所以,還能在這老去的歲月裡默默讓生命找回一點詩句的溫度或許是奢侈的吧?



      生活這麼沉重辛酸,也許只有詩句像翅膀,可以讓生命飛翔起來。「天長路遠魂飛苦--」,為什麽杜甫夢到李白,用了這樣揪心的句子?



      從小在詩的聲音裡長大,父親、母親,總是讓孩子讀詩背詩,連做錯事的懲罰,有時也是背一首詩,或抄寫一首詩。



      街坊鄰居閒聊,常常出口無端就是一句詩:「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撿字紙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為是「字紙」撿多了也會有詩。



      有些詩,是因為懲罰才記住了。在懲罰裡大聲朗讀:「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詩句讓懲罰也不像懲罰了,朗讀是肺腑的聲音,無怨無恨,像天山明月,像長風幾萬里,那樣遼闊大氣,那樣澄澈光明。



      有詩,就沒有了懲罰。蘇軾總是在政治的懲罰裡寫詩,愈懲罰,詩愈好。流放途中,詩是他的救贖。



      「詩」會不會是千萬年來許多民族最古老最美麗的記憶?



      希臘古老的語言在愛琴海的島嶼間隨波濤詠唱--《奧德賽》、《伊里亞德》,關於戰爭,關於星辰,關於美麗的人與美麗的愛情。



      沿著恆河與印度河,一個古老民族邊傳唱著《摩訶婆羅達》、《羅摩衍那》,也是戰爭,也是愛情,無休無止的人世的喜悅與憂傷。



      黃河長江的岸邊,男男女女,划著船,一遍一遍唱著:「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歌聲、語言、頓挫的節奏、呼應的和聲、反覆、重疊、迴旋,像長河的潮汐,像江流宛轉,像大海波濤,一代一代傳唱著民族最美麗的聲音。



      《詩經》十五國風,是不是兩千多年前漢語地區風行的歌謠?唱著歡欣,也唱著哀傷,唱著夢想,也唱著幻滅。



      他們唱著唱著,一代一代,在庶民百姓口中流傳風行,詠嘆著生命。



      《詩經》從「詩」變成「經」是以後的事。「詩」是聲音的流傳,「經」是被書寫成了固定的文字。



      我或許更喜歡「詩」,自由活潑,在活著的人口中流傳,是聲音,是節奏,是旋律,可以一面唱一面修正,還沒有被文字限制成固定死板的「經」。



      〈大雅?綿〉講蓋房子:「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



      變成文字,簡直聱牙,經過兩千多年,就需要一堆學者告訴年輕人:「馮馮,聲音是憑憑。」



      如果還是歌聲傳唱,這蓋房子的聲音就熱鬧極了,這四種聲音,在今天,當然就可以唱成「隆隆」、「轟轟」、「咚咚」、「碰碰」。「乒乒乓乓」,蓋房子真熱鬧,最後「百堵皆興」,一堵一堵牆立起來,要好好打大鼓來慶祝,所以「鼛鼓弗勝」。



      「詩」有人的溫度,「經」剩下軀殼了。



      文字只有五千年,語言比文字早很多。聲音也比文字更屬於庶民百姓,不識字,還是會找到最貼切活潑的聲音來記憶、傳達、頌揚,不勞文字多事。



      島嶼東部原住民部落裡人人都歌聲美麗,漢字對他們框架少、壓力少,他們被文字汙染不深,因此歌聲美麗,沒有文字羈絆,他們的語言因此容易飛起來。



      我常在卑南聽到最近似「陾陾」、「薨薨」的美麗聲音。他們的聲音有節奏,有旋律,可以悠揚婉轉,他們的語言還沒有被文字壓死。最近聽桑布伊唱歌,全無文字,真是「詠」、「嘆」。



      害怕「經」被褻瀆,死抱著「經」的文字不放,學者,知識分子的《詩經》不再是「歌」,只有軀體,沒有溫度了。



      可惜,「詩」的聲音死亡了,變成文字的「經」,像百囀的春鶯,割了喉管,努力展翅飛撲,還是痛到讓人惋嘆。



      「惋」、「嘆」都是聲音吧,比文字要更貼近心跳和呼吸。有點像《詩經》、《楚辭》裡的「兮」,文字上全無趣味,我總要用惋嘆的聲音體會這可以拉得很長的「兮」,「兮」是音樂裡的詠嘆調。



      從「詩」的十五國風,到漢「樂府」,都還是民間傳唱的歌謠。仍然是美麗的聲音的流傳,不屬於任何個人,大家一起唱,一起和聲,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變成集體創作的美麗作品。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只有歌聲可以這樣樸素直白,是來自肺腑的聲音,有肺腑間的熱度,頭腦思維太不關痛癢,口舌也只有是非,出來的句子,不會是「詩」,不會這樣有熱烈的溫度。



      我總覺得漢語詩是「語言」帶著「文字」飛翔,因此流暢華麗,始終沒有脫離肺腑之言的溫度。



      小時候在廟口聽老人家用閩南語吟詩,真好聽,香港朋友用老粵語唱姜白石的〈長亭怨慢〉,也是好聽。



      我不喜歡詩失去了「聲音」。



      「漢字」從秦以後統一了,統一的漢字有一種霸氣,讓各地方並沒有統一的「漢語」自覺卑微。



      然而我總覺得活潑自由的漢語在民間的底層活躍著,充滿生命力,常常試圖顛覆官方漢字因為裝腔作勢愈來愈死板的框框。



      文化僵硬了,要死不死,語言就從民間出來,用歌聲清洗一次冰冷瀕臨死亡的文字,讓「白話」清洗「文言」。



      唐詩在宋代蛻變出宋詞,宋詞蛻變出元曲,乃至近現代的「白話文運動」,大概都是借屍還魂,從庶民間的「口語」出來新的力量,創造新的文體。每一次文字瀕臨死亡,民間充滿生命活力的語言就成了救贖。



      因此或許不需要擔心詩人寫什麽樣的詩,回到大街小巷、回到廟口、回到庶民百姓的語言中,也許就重新找得到文學復活的契機。



      小時候在廟口長大,台北大龍峒的保安宮。廟會一來,可以聽到各種美麗的聲音,南管、北管、子弟戲、歌仔戲、客家山歌吟唱、相褒對唱、受日本影響的浪人歌謠、戰後移居台灣的山東大鼓、河南梆子、秦腔,乃至美國五○年代的搖滾,都混雜成

















      (節錄自「第一講李煜」)



      唐詩何以變成宋詞



      原來屬於市井庶民的歌聲,變成士大夫用來紓解生命某一種情懷的媒介



      唐詩經過初唐,發展到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等人,成就高到某種程度以後,講求隱喻修辭,已經有些高不可攀,民間慢慢讀不懂了。凡是藝術形式意境越來越高的時候,其實也說明它遠離了民間。可是民間不可能沒有娛樂生活,老百姓會自己創作一些歌來唱,這些往往會被士大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兩者之間的距離就愈來愈遠。然而,一旦兩者被拉近,就會產生新的藝術形式,即我們現在講的「詞」。



      宋朝人仍然寫詩,甚至詩作的數量比詞還要多,但卻沒有詞的成就高,這是有趣的現象。詞的音韻形式發生一些變化,當我們讀到「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時,會發現音韻的跌宕起伏產生很多節奏上的新的韻律感,也因此拓展出詞的境界。



      五代詞是唐詩過渡到宋詞的橋樑,而其中的關鍵人物是李後主,即李煜。李後主的作品其實不多,可是卻在文學史上具有旋乾轉坤的影響力。



      李後主是戰爭政治的失敗者,卻是文化上的戰勝者。宋滅南唐,南唐後主的詞卻征服了宋。北宋時,雖然大家還在寫詩,可是詞已經變成文學裡的重要形式。李煜使原來屬於市井庶民的歌聲,變成士大夫用來抒解生命某一種情懷的媒介。那些伶工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變得這麼有意境。



      「詞」這一文學形式的出現與成熟,要注意兩個面向:一是民間創作,詞最初不是文人創作,而是產生於民間的歌曲,是較為通俗的民間文化。後來當文人開始用這一形式去書寫自己的心情時,它才變成民間與文人合作產生的文學成就;二是李後主,是他把民間創作與文人創作成功地連接在一起。



      前半生的醉生夢死,後半生的亡國之痛



      前半生他面對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悅;亡國以後,他的後半生盡是哀傷痛悔



      李商隱、杜牧創造出晚唐靡麗的風格,沒過多久,大唐崩解,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這一階段,有兩個國家比較安定繁榮。一是定都在金陵(今南京)的南唐,延續了對唐朝的嚮往與崇拜,並且自認為延續了唐朝的正統,故以「唐」為國號。李煜是南唐最後一位君主,被稱為「李後主」。另一個是建都在成都的後蜀。四川本來就是很富有的地方,也產生了非常華麗的藝術和文學創作。五代十國是戰爭頻發的亂世,在亂世當中,江南與蜀地保有了文化上的穩定力量,南唐更是出現了一個重要的文人,而且是一個君王──李煜。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8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蔣勳

        追蹤











      •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7/3/17








      • ISBN:978986941686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 館主推薦:★★★★★








      說文學之美:感覺宋詞(附《大江東去:蔣勳的宋詞朗讀》CD)





    arrow
    arrow

    glorialgm2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