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e-coupon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博客來e-coupon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評價



網友滿意度:金石堂網路書店折價券



工作穩定也好一陣子了~

為了多多的提升自己!

我決定多看些書一邊實做來增加

自己的EXP!!

畢竟生活只剩下工作跟消遣果然還是

會覺得有點沒意思啊...

先跟大家推薦我很入迷的~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裡面的內容讓我躍躍欲試!

完全能體會到開卷有益的FU啊~~

希望推薦的類別也正好是你喜歡的!

順便附上我常用的折價券網站

一起上網充實自己、天天向上吧!





小鴨 博客來e-coupon傳送門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本週熱銷商品:





化不可能為可能:李昌鈺的鑑識人生







永遠的許世賢:一位具人道及世界觀的女性民主先驅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以西方著述角度看中國歷史,擴大觀察著眼角度,歷史研究可以更為公正!

● 配以畫報原圖的速寫、版圖,藝術價值甚高,澳門版畫研究中心誠心推薦!


《倫敦新聞畫報》創刊於1842年,是全球首份以圖像為主,配以生動文字描述的一份刊物,它包括隨行船隊記者記下的,不單止東方中國的各種見聞。

然而,本書將其刊物報導抽取與中國、香港或臺灣等相關的內容,匯集成書,並將其翻譯成中文,回饋華人讀者,使其內容、資料更容易、方便流通,;兼且書中的插圖速寫、版畫於藝術界來說亦是不可多得的瑰寶,此書無論於藝術價值或歷史價值都是絕佳收藏讀物。

至於話歸中國史,向來主流均以信史為主,史官、官方的主論述都著眼於一朝興衰,是以錯過太多史料例如貨幣經濟、民間生活等風貌。清代學者章學誠之《文史通義》,提倡「六經皆史」,顯地方志,正跟《倫敦新聞畫報》異工同曲,《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為內容主體,吸引目光有趣閱讀,除了提供西方眼光角度怎樣看中國之餘,亦為民間史料、生活、某些風俗儀式揭秘。

本書所輯錄的是由1842年起至1873的晚清時期,在西方人眼中所報導的中國是怎樣的國度,這些舊相片加上文字描述,就能夠提供一個嶄新的角度予我們審視近代史。

中國歷史向來是勝者寫敗者,至今都仍然未有確定、公認的、記錄關於清朝的一部「正史書」,透過蒐集不同的史料,將更加能夠還原歷史面貌,例如中國與外國之間的戰爭因何而起,在西方人的眼中,一些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習慣、儀式、習俗又是怎樣的呢?中國官修史向來都著重治亂興衰,但在民生觀察上的記載,彷彿甚少提及,於是這冊書,可以讓喜歡研究歷史的讀者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至於一張張的舊相片,也可以引起不同讀者的興趣,從圖像作起點去閱讀歷史,一書在手,猶如親身去了歷史博物館飽覽展品一樣。而最重要的是,該些圖片速寫都是駐當地記者或畫家親眼目擊的第一手報導,有時候觀點看法也與中國史料相左,於是可借中、西兩方的史料作更客觀、更有系統的整理。

聯合推薦

王禎寶 - 澳門版畫研究中心會長

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布爾哲(Auguste Borget 1809-1877)等名家東來,在珠江三角洲設置畫坊,大量滿足所謂「貿易畫作」的市場所需。創刊於道光晚年(1842)的《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第一份內容以圖像為主的報紙,其插圖就是大量取材自許多東來遊記書籍中的插圖,亦有部分是來自當時在廣州十分流行的通草紙畫。

趙雨樂? - 香港公開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

《倫敦新聞畫報》是難得一見的英國近代報刊,從創刊的1842年開始,它意味著在華種種的事象觀察,儼然替晚清向近現代中國過渡立下另類的解讀。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以該報的中國見聞為切入點,不失為嶄新的中國史研究園地,充分做到微觀而宏觀的文化分析,可說得上是現時探析《倫敦新聞畫報》的我國學界權威。

商品訊息簡述:

  • 出版社:青森文化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5/07/24
  • 語言:繁體中文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上)〈倫敦新聞畫報〉記錄的晚清1842-1873(精裝)





arrow
arrow

    glorialgm2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